其实农残在某些程度是贸易壁垒,例如有些指标确实会有针对性的设计。但农残肯定标准高是没有毛病的,这方面我国农残的否定列表制和一些国家的肯定列表制在全面性上还是有差距,所以这一点,我们茶产业更加分散,在这种标准上面,我们更难控制。印度能够做到两百左右一公斤符合欧盟出口标准的有机成品红茶,而这个在我们国内还比较难实现。
荣光已经褪去,我们已经很少看到或者想起立顿茶包了。2010年,立顿还出现在电影《杜拉拉升职记》里,作为都市白领职场生活的背景。10年过去,对现在的消费者来说,立顿成为了传统、老牌的标志。
来自斯里半卡黄牌精选立顿红茶也是立顿销售排行在前位的茶包,来自世界三大红茶产区的斯里兰卡红茶,茶叶的品质有保障,一袋茶包可以冲泡二到三泡,汤色红亮,入口茶香浓郁;
中国虽然是产茶大国,也是茶文化大国,但茶叶的人均消费的全球排名却仍然在十名开外。虽然中国早就有了“琴棋书画诗曲茶”和“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虽然中国早就有了“客来先敬茶”的说法,但就广泛大众而言,对于茶的健康属性的认知,仍然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在中国历经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今天,在从几十年前的饿肚子到如今越来越多人喊减肥的今天,茶叶的健康文章,无疑是一篇大文章。这篇文章,可以从茶饮本身的生理健康,更进一步延展到生活方式的健康,这方面的空间就更加广阔了。
中国人喝茶讲究“单芽”、“整叶”,还要观察茶叶冲泡后的形态。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意识里,碎茶形式的袋泡茶是面向低端市场、廉价与低品质的代表产品。“只有上不了台面的茶,才碾碎了做袋茶。”为此,当前不少袋泡茶抛弃“碎茶”的方案,选择原叶茶,提高袋泡茶的产品品质。同时,如今的袋泡茶已经提升了“内涵”——多选用完整的茶叶,配以立体的茶袋,使得茶叶在茶袋内也有足够的空间舒展。立顿的茉莉花茶包也采用的是原叶茶,而川宁依然使用的是碎茶。
缺乏创新和品牌老化,使得立顿长期以来除了传统的黄牌红茶之外,似乎难有真正成为品牌标志的产品。从品牌形象上,也离年轻人越来越远。
基于安全标准的优势
拿着”中国7万茶企业,比不过一家立顿“夸夸其谈的各位,有认真看过原文吗?知道2008年这个标题的发文是基于什么视角吗?
说得感性一点,冷冰冰的标准,切断了你与山,你与茶师,你与温度的一切关系。作为消费者,你觉得天天吃一道菜幸福还是每天换着不同花样的菜系幸福?
一、为什么会觉得茶包质量会差?
1.茶碎,如果是传统茶类,茶包大多是呈现出来是碎茶(要区分是不是三角包等新款袋泡茶,新式改良了),茶碎大多会被认为是低档料或者下脚料,反正认为就是特意打碎,不能看出条索。
2.历史原因,历史上的确也是曾经有过发现一些袋泡茶用的料是比较差,人们往往对这些负面新闻印象更为深刻,而且也不排除现在还有。
3.工艺问题和安全考虑,因为袋泡茶的工艺特点不一样,有时会出现加入香精做成调和茶,我们对香精这词往往是很敏感。而且袋泡茶的袋的生产往往会让我们产生疑虑!
4.习惯问题,平时中式喝茶的情景下我们往往很少一遍就倒掉,但是袋泡茶最多不超两泡就没味道了!所以按传统观念看待就是质量差。
二、那现实的袋泡茶真的是这样的吗?
1.袋泡茶的茶碎问题,其实在旧式(或者说传统茶包下)茶包中是有意进行弄碎处理的,但真实出发点却不是为了借此掩饰茶的质量,而是为更好的使茶叶出味,更加方便饮用,所以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茶叶进行切碎处理。后来为了满足部分爱茶人群需要,又出现了三角泡等新式包装,更加更为还原原叶滋味和条索。而且不管哪种包装,现在不少都是选用优质的茶箐,来获取更优的口感(只是袋泡茶更为讲究味道的浓强)
2.如今袋泡茶生产更为严格,不少是在专业车间才能进行袋泡茶生产,而且法律层面上对于袋泡茶国家的标准其实也更为严格。
3.对于香精这点,袋泡茶或者说茶包,本来就是针对女性人群和白领人群,这类人群有部分喜欢更浓的口味,尤其是是外国人士,所以加入食用香精进行调味茶加工是完全合理的,只是我们不喜欢罢了。(其实我也接受不了那种口味)对应茶包的材质,其实如果按足国家标准来执行,是没有安全问题的。(这方面不多说)
4.喝茶习惯这一点,其实讨论是没用的,本来人群就不一,袋泡茶讲究的是方便快捷,一泡两泡对他们来说是完全够用的,是符合办公室人群或出游人群的使用情景。
三、茶包现在是往哪些方向发展?
1.包装时尚化,由于针对大多是女性市场和白领市场,所以现在袋泡茶的时尚感越来越强,不少和大ip联合,也越来越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外部包装从以前的千篇一律的长方盒装到现在各式各样的铁罐或者纸盒不等,滤纸也从传统的双囊包到现在三角泡等变化。
2.口味多样化,现在国产袋泡茶从传统几大茶类的袋泡增加到各种复合茶类互相组合,尤其花茶类,各种以美颜、减肥等噱头的袋泡出现。所以目前袋泡的口味是非常丰富的,甚至出现一些类似外国的调和茶的国产版。
3.品牌多样化,以前袋泡茶基本是立顿,现在就不一样,很多国产品牌冒出。
颜值经济盛行之下,产品包装美丑成为左右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
“最初,在英国,茶是一种昂贵的饮料,只有富人才能享用。1880 年,不惑之年的格拉斯哥企业家及创新者汤姆斯•立顿爵士(Sir Thomas Lipton)洞悉良机,决定生产一种供普罗大众享用的平价优质茶。
在用户表现出明显的喜好倾向情况下,立顿没有及时调整产品布局,目前其旗下茶包产品依然主要是“茶碎”形式。
联合利华在全球的快消渠道,可以用航母来形容,而立顿商品属性也符合快消品特征,如果这个角度看,背靠大树好乘凉。
因此品牌君觉得,立顿“失宠”的原因更应该从品牌自己身上找。
立顿的创始人,对就是这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的老头汤姆斯·立顿,出于1850年,他最早并不是卖茶叶的,他起家是以卖奶酪起家,对于茶业这行真的不灵光,但他本人非常爱喝茶;
即便在中国,虽然立顿茶占整个中国茶叶的市场份额不高,但还是有几个亿量级的销售,也是销售额排前列的茶叶品牌了——毕竟,中国没有多少家茶叶公司有几个亿的销售额(在此不包括进出口原料茶业务)。